2017年9月4日星期一

KFC爷爷

※ 想跟各位介绍这位老师很久了!
※ 写这个时,脑里一直浮现阿宁的一篇我很喜欢的文章——《马来人》。其中的主题(我可以擅自这样认为吗) “通过与他文化的对比而发现的自身文化的美好”,现在我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啊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像圣诞老人般的白花头发、圆滚滚却不是痴肥的身体、承载着沙哑声线的大阪腔。在走廊上遇到他时,他可能会拿着老婆吩咐他买的菜、可能拿着一盒糖尿病病人不该喝的果汁、也可能是拿着点过烟的打火机,然后眯起本来就不大的眼睛,举起空着的那只手轻轻挥动,像个孩子一样拉长尾音——“噢嗨哟~”

他是我在这间学校的最后一个级任,是同学口中的“KFC爷爷”。

这个老爷爷第一天就给我们刮目相看了——他抓起粉笔像抓香烟,在黑板上涂涂写写,不到十秒,一大张世界地图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。仿佛全世界都装进了他的脑袋似的,一个湾一个角都清清楚楚地画了出来,而且这一切都是一笔呵成。

沐浴在一阵掌声以及钦羡的眼光中,教书经验丰富的他像是早已习惯同学这种反应,给我们投以一个惯例的微笑。

我们的综合科目总共可以分成四个领域:经济、政治、地理、历史,由他和另一名年轻的女老师一起分担。虽然他是负责前面两科,但因为职业病,他教书时不时会“踩过界”,不小心抢掉另一名老师的工作,随手画了张地图,就可以大谈基督教的起源一直到世界第二次大战。

撇开经济政治地理历史,他大学时的专修是哲学,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(特别是非洲)的专家,心理学的造诣也不一般,文学方面也是了如指掌。他的愿望就是非洲的经济发展,为此他不止花时间去研究,而在他执教40余年中,也有不少学生受到他的影响而飞往非洲——有跟他一样研究非洲经济发展的,也有从事专为无国境医生飞机着陆的。

他给我们制作的“课本”里,除了必学的考试范围,通常还有“发展学习”这种东西。至于这个发展学习我们上过什么,有关于武士道精神、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演讲、亚洲经济危机、诗歌赏析《布基纳法索的一个炎热的夜晚》、哲学课《道具性理性》、关于难民接受的讨论等等。每次上过他的公民课后,我都不禁会想:中学时我们都在上什么?(好吧也可能只是我没用心读)

虽然说没对比就没有伤害,不过因为这位老师,我才看见了马来西亚的美好。我说的对比,不是拿日本跟马来西亚比,而是用马来西亚跟其他回教国家比。

“我觉得马来西亚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”——这是他对我国下的结论。我们的国家有什么种族、什么宗教、什么语言,已经是从小到大在作业簿、在作文里写过无数次的句子了,然而,同样的内容,跟老师一起用文化对比的角度去重新审视,现在的我在上公民课时对马来西亚是抱持着自豪的。

大概是去年年尾的时候,当老师解释现代国家的要素之一“国民国家”这个理念时,他逐一问同学们:“你们是什么人?”

“马来西亚人!”“马来西亚人……”“马来西亚人。”问谁都好,大家嘴里吐出的答案是一样的。

当我心想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时,他终于开始解答——

“由此证明,马来西亚是一个国民国家!你们知道吗?要是在中国,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答案。举个例子,在奥运会的时候,中国内的各民族间就曾因为旗帜而发生争吵……”

是的,“我是马来西亚人”——没有人回答“华人”、“广东人”之类的答案。他替马来西亚感到很欣慰,因为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识:我们生于这个马来西亚,而我们承认这是我们的国家。“虽然也有些人很快就要抛弃马来西亚去日本找女朋友了……”他带点玩笑意味地看着班上的H同学。

他也有对我们说过他参观马六甲的故事。“我从三轮车上下来,就在马六甲的街道上闲逛。突然,眼前出现了一座清真寺,我边在脑内模拟着回教徒们虔诚膜拜的身影,边普通地想着这还真不错。然后,我继续往前走,才不到几步,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……”

当我们都在疑惑究竟发生了什么时,老师就用略为夸张的语气接着说道:

“我看到了一座华人寺庙啊!道教的寺庙!你们知道吗,清真寺的隔壁居然有间寺庙!这简直太神奇了!我都不敢相信我的眼睛。”

啊,原来是这种事啊。我就这么想着的当儿,老师继续用很不可思议的语调说了下去:“然后,寺庙的对面,居然是一间印度神庙!你们知道我当时的心情是多激动吗!”

对于周游过许多中东国家的老师来说,马来西亚这种多文化共存的社会应该是很难以置信吧,不然他也不会像是看到世界珍宝一样,嚷着绝对想让日本的高中生一游马六甲、一游马来西亚。听老师滔滔不绝地描述他有多惊讶、在全世界里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,我的内心渐渐升起了一团炽热的火光。我知道,那是许久不曾点燃的,对祖国的自豪。

其实,像这种井水不犯河水,微妙地保持着平衡的各族文化,从小到大对于我们来说,就有如呼吸一般普遍又自然地渗入了我们的生活中。这种“互相忍让”对我们来说就是日常,平常得没有提出来的必要,平常得甚至不觉得有在忍让。

正因为这种理所当然,以致我从来没发现这也是一种和平。我承认,一直以来我都被政治的烟雾蒙蔽、被历史的坚牢困着,只看见了或会发生的争吵,在听见老师这一番话之前,我从未察觉马来西亚竟是如此恬静美好的国家。的确,比起因宗教和宗族问题而战火不断的国家,这个国家作为供多文化共存的沃土,是多么完美的例子,即使种种的不公平也确实存在。

“我觉得马来西亚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……这样的国家在全世界真的不多……不,不是不多,恐怕全世界就马来西亚一个了……”


那一天,老师苍老的声音,唤醒了我对祖国的荣耀。


8 条评论:

希爾達 说...

很符合即将来临的马来西亚日!(16/9)话说竟然可以把地图画在黑板上QAQ...之前youtube也看过一些可以这样做的神人,想不到其中一个是你老师@.@

其实觉得口罩娘一直都很爱国A_A

Rotkäppchen 说...

马来西亚日特备博文(?)www
对,超神的!OAO
爱国,有吗??(哭笑不得

自习女孩 说...

十秒画一张世界地图?
作为手残党的我表示羡慕妒忌恨 QAQ
口罩娘上的公民课好有意义啊,有好多引人深思的课题
我也是不记得中学上过什么公民课了...
Nilai murni 倒是记得第一部分有11个...

对于文化共存这一点...9月稿的主题确定!
什么都还没写啊啊啊~
我们上个月才考 ujian,成绩都还不知道下个星期就讲考 Trial 了。不止我们,连老师的内心也是崩溃的:

才刚结束完 viva(有正式考试的分数)、课还没上完,现在又讲要考试。EXCUSE ME?我连考试题目都还没有 set 啊!(我们PP老师的心声 哈哈哈)

有的没的 说...

关于种族平衡点的事情,我来说点政治的吧w

马来西亚现代艺术史的课程终于都来到尾声了。惯例都是做presentation当作测验。
我在那场presentation里谈了tan zi hao这俩件作品。
http://www.tanzihao.net/The-Soil-is-Not-Mine-2013
http://www.tanzihao.net/Negaraku-Bukan-2014

内容一直围绕在“认同感”、“归宿”、“种族主义”、“土族”,
我着重的地方应该是错了,又或是我解读错误了,所以被老师骂了一顿

在他的negaraku.bukan这个作品,我解读到的是:“语言与国家是搭不上的。”
“因为[国语/主体语言]是一种附帝国主义(sub-imperialism),而独立的[国家]应该是要反帝国主义的;两者的属性根本不和”
“说国语一定是忠于国吗?国语真的能够象征爱国主义吗?”
“当你选择一个语言成为主流时,那么其他的怎么办?怎样才符合多元主义?”

the soil is not mine,主要是因人而异去诠释/重新诠释“土地”、“土族”这个字

老师是不高兴的说其实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情况已经是最好的了,我们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学校。
确实我们的地位像二等公民,但其实他们已经让步很多了,很多东西都有取和舍~
好吧其实我理解老师的用意,就是不要当愤青吧

对negaraku.bukan的解说确实有漏洞,所以被骂活该
(因为听起来就像“我们不需要国语,所以你要跟我讲话请先去学华语再来”)

还有老师原来不太中意这类的“学术型艺术”(intellectual art),他觉得这些学者谈了大半天伟论,到头来所谈的问题也是没有解决掉,又或是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。
再来就是“为什么要搞得那么难懂?”(笑)

Rotkäppchen 说...

@Aries 如若 老师还会边画地图边哼奇怪的bgm XD
中学的公民课我只记得“keluarga bahagia必须拥有什么元素,从下列选出正确的答案”
天哪若儿的考试时间也太鬼畜了OAO
老师也是辛苦了XD

Rotkäppchen 说...

@宁夏 拜读了tan先生的两件作品,我解读到的应该跟宁夏差不多,差不多都围绕在“被当成二等公民而感到不忿”这个点上。
说到“语言和国家是搭不上的”,正巧我也有跟KFC老师讨论过“国语”这个问题。

我的立场是——当我说"马来人的语言"时,我会称它为Bahasa Melayu,我认为这代表了马来语扮演着的民族文化的根这个角色。
但老师读过马哈迪医生和一个叫Razak的人的著书后,老师的立场是——马来人的语言=Bahasa Malaysia。原因是Razak这个人很介意这一点,他认为语言不是道具,而是精神。而代表着马来西亚精神的语言,马来语,理所当然称它为马来西亚语——这是老师从那本书上解读到的信息。

听了后,我心想:只有马来语怎么可能代表马来西亚超过三个民族的多元文化呢?难道这就是马来西亚精神吗?

虽然对老师的解释有点不忿,但毕竟老师是外国人,而且还是知识分子,想必这就是中立者给出的回答,所以我也没多加反驳。过后我也拜读了Razak的那本书,虽然没有完全认同里面的内容,但里面的“争取独立时我们华人所做出的妥协”是事实。我也有想过,如果现在发生世界大战,将有数量足已破坏现在的民族比例的难民涌入我国,我们会怎么办。虽然说时代不同,对象不同,不能拿来当同一件事,但只要想一想的话,其实马来同胞们的心情也不是不能理解。

我并没有奢望中文、淡米尔文、英文也能够成为“马来西亚语”,同时,我也认为马来语作为共同语应该成为每个大马公民都能掌握的语言。但,或许是语感上的问题吧。要说国语是马来语,我ok,但换成说马来人的语言是马来西亚语,这就有点微妙了……正如Razak所说的,语言是精神,不是道具。它应该是浓缩着各自文化精髓的、代代流传并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“思想”,而不是一个统一(换个更激烈的说法,扼杀)多元思想的道具。

总觉得再写下去会被拿去政治化,还是先打住w
感觉扯了一堆有的没的,没正正经经回复到XD

有的没的 说...

“它应该是浓缩着各自文化精髓的、代代流传并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“思想”,而不是一个统一(换个更激烈的说法,扼杀)多元思想的道具。”
这句我举脚认同w
它可以是每个国民的共同语言,但同时间也给予其他语言生存空间,也不能去否定其他语言的地位(这层有些小人有过些动作想去挑战)

我们的国情确实有点难搞,我之前看过一个学者写关于“民族主义”的诠释,民族(nation/bangsa)可以很广义,
“爱国主义”是“民族主义”旗下的,而负面的“民族主义”(的一种)就是“种族主义”
“民族”可以分成三个主要构成因素,只要一个群体共同有其中一项,那么那个群体可以认为是一个“民族”
人种、文化、....忘记了,但大马的“民族主义”是个很特殊的情况,论述我忘记了www

顺带一提他提到能够几乎满足所有三个因素的国家,也大概只有日本做得到

Rotkäppchen 说...

我们就祈祷马来西亚可以带着“多元种族文化”排队进先进国吧……
或许到了那个时候大马中文文学的题材就不用老是围绕在政治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