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4日星期六

致三年后

   不知不觉,已经走到了这一步。

   迈入异国土地的脚步,踏过满地落英、枯叶残枝,转眼就迎来了第三个夏天。理所当然的,有许多改变了的事,也有些不变的事。

   一两个星期前,我突然收到了未来领袖培训计划的事务所寄来的信。里头是我在2017年以亚洲奖学生身份参与他们的活动时写下的一封致未来的信。除此之外,还有当时描绘的未来年表。2017年,我还是在马来西亚的某间日语学院就读的学生,通过参加那个为期2星期的培训营,第一次前往日本。那封信和那个年表便是作为那个培训营活动的一环而设置的。毕竟是三年前的事情,别说内容了,我根本连这封信的存在都不记得,因此收到时感到十分惊喜。

   手指轻轻抚过信封上的署名,心中想着的是——自己的字迹完全没变。坐在毛茸茸的地毯上,掐着信封的边角,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,许久都没有打开来看。终于做好心理准备后,有点急躁地撕开这个时空胶囊,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触感很好的两张信纸。

   三年前的自己,就像是担心会被现在的自己遗忘了那样,除了详细写下了当下的情况、怀抱的心情和疑问,还在空位画了三个当时很喜欢的动漫角色。从一开始的问候一直到内容,充满了互动性,仿佛真的是场跨越了时空的对话一样。比如当我正默默吐槽自己当年的文法错误时,信上便有了“现在的你看到这封信时,应该会因为错字啊还是文法错误而想回来揍我吧”这一句。而且当我看完第一张信纸,以为结束了,突然发现还有第二张时,第二张纸的开头居然就写着“啊,我忘了还有第二张的存在”。三年前写的内容跟我当下的心情是完全照应的,契合得可怕。

   文字的力量真的很强大,短短几分钟内,就开启了一段时光旅行。读完后,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挥之不去——这不是别人,而是“来自三年前的自己”写给“现在的自己”的一封信。可是,读着读着,即使是自己亲身经历,还是会突然冒出诸如“原来当时的我有这样的感受”这类的感叹。另外,虽然语气之类的有微妙的差异,但基本上的想法还是没变,既熟悉又陌生。是我,又不是我。
   
   把米白色的信纸放回信封,这次拿起了记录着自己对未来规划的年表。这内容我也已经是忘得一干二净了,但我意外地发现,即使不记得做了什么规划,在冥冥之中我还是无意地遵循了当时自己铺好的路。比如我长期目标的其中一项就是掌握好德语、西班牙语、法语。明明我没把这个目标放在心上,但想一想,我上大一大二时,外语便是修了德语。今年的课比较少,除了德语,我修起了法语。平时我也会听法语歌、西班牙语歌,看动漫时会找西班牙语字幕顺便记一些单词。这感觉就像我弄丢了地图,却还是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目的地,真的很奇妙,原来这些想法就一直深埋在我内心没有改变过。

   以前很喜欢买日记簿,但从来没有一次把日记填满过。第一是因为总是半途而废,第二是每次重看时都充满了羞耻感,无法接受自己从前的想法,然后就开始“销毁证据”。而这一次看回三年前的信,当然也会有“好幼稚”、“黑历史”的感想,但感慨与感动终究是盖过了那些负面的情绪。或许这也是因为自己渐渐成长为一个能稍微被自己接受的存在了吧。也或许,只是纯粹想要自己永远记着,自己在做出留学这个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时所经历过的挣扎和不安。也或许,是希望当长到了被世间磨去勇气与热忱的年龄时,能够借着这封信和年表,凭吊曾经为梦想炽烈燃烧过的自己。

   从现在开始看三年后,将来的我会在在哪里、做什么,现在的我完全无法设想。从前眼中只注视着一个目标,为了那个目标可以排除万难勇往直前。但如今那个目标已经达成,自己就像失去了导航的船,在广阔的大海中漂浮。我能去任何地方,但却不知道想去哪里。跟拥有明确目标的以往不一样,如今的一切都太朦胧。将来就在不远处,但我仍连个影子都无法捕捉。不过无论如何,已经走到这里了,那就继续走一步看一步吧。总不会太糟糕的。

   三年后,愿你我一切安好。